close

圖片出自大塊文化

當了媽後哭點變低是一種奇妙的變化。明明生前﹝!?﹞﹝生小孩前﹞是個很不愛哭的人啊!原來小小生命不僅帶財來﹝有嗎?﹞還順便帶水來,只是在離開媽媽身體時忘了帶走了。

看「房間」三不五十眼眶濕潤以致看不清書上的文字,所以,這本書我看了兩次。要命的是,看兩次哭兩次。

我看到封面上一些推薦大約都繞著孩子─傑克。可是真正讓我心疼的是那個媽媽。為母則強,無論年紀大小,只要是當了媽,為了孩子,總能隨時讓人肅然起敬。

傑克在房間裡出生,然後成長到五歲。他的媽媽讓這一千八百多天每天都過得有意義,在不知道何時能離開房間的無盡等待裏,如果沒有堅強的母愛支撐是不可能做到的。

然而,離開房間就自由了嗎?不,只是到了一個更大的房間,不同的是那個房間的牆是以人做成的。社會的觀點和保護機制讓他們在人群裏孤立。所謂「正常的發展」是怎麼定義的?總是先要有「正常」的環境才能「正常」的發展吧!如果無法選擇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出生成長,那麼所有的疑問都是苛求啊!

我反而覺得在房間裡以愛灌溉成長的傑克才是純然的天使呢!

既然離開了房間,為什麼他們不能選擇想怎樣就怎樣呢?年輕的媽媽以為出了房間可以鬆一口氣,可以回到過去,找到自我,但現實和隔閡讓再堅強的人都想一走了之。我想在那個時間裡,她緊繃了好幾年的神經已經是累到極致。孩子已經安全了,而她,想要休息了。

活著,才是最艱難的挑戰。

作者是以孩子為第一人稱書寫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感覺到的,當然事實是,小孩怎麼可能記得那麼多大人的對話﹝甚至很多是超過他理解的話﹞?但我必須承認作者這樣寫沖淡了許多原本應該悲傷到不行的情境,呈現出童趣的可愛幽默。

雖然這個故事是令人憤怒而無奈的。但是以孩子的眼光來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也許並不像世故的大人們那麼焦慮啊!

我相信唯有當過媽媽的才寫得出這樣的小說。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房間 唐納修
    全站熱搜

    艾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